中庸

《中庸》相關討論 顯示注釋 提到《中庸》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1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相關討論 中庸: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2 打開字典顯示注釋 中庸: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3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 中庸: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 4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 中庸: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5 打開字典顯示注釋 中庸: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6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 中庸: 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 7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 中庸: 子曰:「人皆曰『予知』,驅而納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8 打開字典顯示注釋 中庸: 子曰:「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9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 中庸: 子曰:「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10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 中庸: 子路問強。子曰:「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 11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 中庸: 子曰:「素隱行怪,後世有述焉,吾弗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廢,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見知而不悔,唯聖者能之。 12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 中庸: 君子之道費而隱。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猶有所憾,故君子語大,天下莫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詩》云:『鳶飛戾天,魚躍于淵。』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13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 中庸: 子曰:「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詩》云:『伐柯伐柯,其則不遠。』執柯以伐柯,睨而視之,猶以為遠。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於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謹,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餘不敢盡;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慥爾! 14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 中庸: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 15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 中庸: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詩》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耽。宜爾室家,樂爾妻帑。』」子曰:「父母其順矣乎!」 16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 中庸: 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掩如此夫。」 17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 中庸: 子曰:「舜其大孝也與!德為聖人,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焉。故栽者培之,傾者覆之。《詩》曰:『嘉樂君子,憲憲令德!宜民宜人,受祿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 18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 中庸: 子曰:「無憂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為父,以武王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纘大王、王季、文王之緒,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顯名;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禮。斯禮也,達乎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為大夫,子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為士,子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喪,達乎大夫;三年之喪,達乎天子;父母之喪,無貴賤,一也。」 19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 中庸: 子曰:「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廟,陳其宗器,設其裳衣,薦其時食。宗廟之禮,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貴賤也;序事,所以辨賢也;旅酬下為上,所以逮賤也;燕毛,所以序齒也。踐其位,行其禮,奏其樂,敬其所尊,愛其所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宗廟之禮,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禮、禘嘗之義,治國其如示諸掌乎!」 20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相關討論 中庸: 哀公問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樹。夫政也者,蒲盧也。故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親;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21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 中庸: 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修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則不眩,體群臣則士之報禮重,子庶民則百姓勸,來百工則財用足,柔遠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齊明盛服,非禮不動,所以修身也;去讒遠色,賤貨而貴德,所以勸賢也;尊其位,重其祿,同其好惡,所以勸親親也;官盛任使,所以勸大臣也;忠信重祿,所以勸士也;時使薄斂,所以勸百姓也;日省月試,既廩稱事,所以勸百工也;送往迎來,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遠人也;繼絕世,舉廢國,治亂持危,朝聘以時,厚往而薄來,所以懷諸侯也。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所以行之者一也。」 22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 中庸: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獲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獲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順乎親,不信乎朋友矣;順乎親有道:反諸身不誠,不順乎親矣;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乎身矣。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23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 中庸: 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24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 中庸: 其次致曲。曲能有誠,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唯天下至誠為能化。 25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 中庸: 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乎蓍龜,動乎四體。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 26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 中庸: 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內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故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久則徵,徵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無疆。如此者,不見而章,不動而變,無為而成。 27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 中庸: 天地之道,可壹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無窮也,日月星辰系焉,萬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廣厚,載華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萬物載焉。今夫山,一拳石之多,及其廣大,草木生之,禽獸居之,寶藏興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測,黿鼉、蛟龍、魚鱉生焉,貨財殖焉。《詩》云:「維天之命,於穆不已!」蓋曰天之所以為天也。「於乎不顯!文王之德之純!」蓋曰文王之所以為文也,純亦不已。 28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 中庸: 大哉,聖人之道!洋洋乎發育萬物,峻極于天。優優大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待其人然後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是故居上不驕,為下不倍;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國無道,其默足以容。《詩》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謂與! 29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相關討論 中庸: 子曰:「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災及其身者也。」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雖有其位,苟無其德,不敢作禮樂焉;雖有其德,苟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 30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 中庸: 子曰:「吾說夏禮,杞不足徵也。吾學殷禮,有宋存焉;吾學周禮,今用之,吾從周。」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過矣乎!上焉者雖善無徵,無徵不信,不信民弗從;下焉者雖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從。故君子之道本諸身,徵諸庶民,考諸三王而不繆,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質諸鬼神而無疑,知天也;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遠之則有望,近之則不厭。《詩》曰:「在彼無惡,在此無射;庶幾夙夜,以永終譽!」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譽於天下者也。 31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 中庸: 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辟如四時之錯行,如日月之代明。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 32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 中庸: 唯天下至聖,為能聰明睿知,足以有臨也;寬裕溫柔,足以有容也;發強剛毅,足以有執也;齊莊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別也。溥博淵泉,而時出之。溥博如天,淵泉如淵。見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說。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施及蠻貊;舟車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日月所照,霜露所隊;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故曰配天。 33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 中庸: 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淵淵其淵!浩浩其天!苟不固聰明聖知達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 《詩》曰:「衣錦尚絅」,惡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 《詩》云:「潛雖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內省不疚,無惡於志。君子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見乎!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 《詩》云:「相在爾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動而敬,不言而信。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 《詩》曰:「奏假無言,時靡有爭。」是故君子不賞而民勸,不怒而民威於鈇鉞。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 《詩》曰:「不顯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篤恭而天下平。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 《詩》曰:「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子曰:「聲色之於以化民,末也。」《詩》曰:「德輶如毛」,毛猶有倫;「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

大學

《大學》 顯示注釋 提到《大學》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1 打開字典顯示注釋相關討論 大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2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相關討論 大學: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3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相關討論 大學: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4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 大學: 《詩》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終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慄也;「赫兮喧兮」者,威儀也;「有斐君子,終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詩》云:「於戲前王不忘!」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 5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 大學: 《康誥》曰:「克明德。」《太甲》曰:「顧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6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相關討論 大學: 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誥》曰:「作新民。」《詩》曰:「周雖舊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7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 大學: 《詩》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詩》云:「緡蠻黃鳥,止于丘隅。」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詩》云:「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 8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 大學: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此謂知本。 9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 大學: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10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 大學: 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之其所賤惡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 11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 大學: 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康誥》曰:「如保赤子」,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未有學養子而後嫁者也!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如此。此謂一言僨事,一人定國。堯、舜率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率天下以暴,而民從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國在齊其家。《詩》云:「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後可以教國人。《詩》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後可以教國人。《詩》云:「其儀不忒,正是四國。」其為父子兄弟足法,而後民法之也。此謂治國在齊其家。 12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 大學: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絜矩之道。《詩》云:「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詩》云:「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有國者不可以不慎,辟則為天下戮矣。 13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相關討論 大學: 《詩》云:「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儀監于殷,峻命不易。」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末,爭民施奪。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誥》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矣。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舅犯曰:「亡人無以為寶,仁親以為寶。」 14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 大學: 《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聖,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實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孫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惡之;人之彥聖,而違之俾不通。實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諸四夷,不與同中國,此謂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見賢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命也;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過也。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災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15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 大學: 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未有府庫財非其財者也。 16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 大學: 孟獻子曰:「畜馬乘,不察於雞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斂之臣。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長國家而務財用者,必自小人矣。彼為善之,小人之使為國家,災害并至。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布告棋

布告棋 是风靡八零后小学时代的一款棋牌游戏。此棋牌在数量上略有差异,有12张,14张或者16张牌。但具体玩法上大同小异。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布告棋 性质 棋牌游戏 有 12张,14张或者16张牌 具体玩法 大同小异 混合玩法 适合人多的时候 一开始洗牌然后分牌,要是人多的话就多做点强盗牌和警察牌。一般是4个坏人和4个警察。 然后开始游戏: 1、是拿到布告牌的张贴布告悬赏捉拿什么坏人:比如抓强盗! 2、法官出马选择让几号警察去抓:比如让2号警察去抓! 3、2号警察主动现身然后就要从众多玩家里指出到底谁才是布告要抓的坏人。猜对的话就惩罚坏人,猜错了就惩罚警察。 4、花样官出面(游戏的精髓),想出一种最折磨受罚人的刑罚。比如打手板。 5、数量官出现,指定惩罚几次。一般为了节约时间限定最高指定10次。 6、加减官出现,指定对惩罚数量+几次或者-几次,一般最高加减5次数量。 7、然后是轻重官出现,决定惩罚的程度,比如打手板是重还是轻,跑步是慢还是快等等。 8、然后是皇后和皇帝来决定是否执行惩罚,如果双方一致同意就没有问题,如果有不同意见那就要石头、剪子、布来决定听谁的决定。 9、然后是打手,打手的职责就是执行惩罚,比如打人啦,强迫人啦,等等,如果受惩罚者执行惩罚不卖力,打手还可以追加惩罚。 10、惩罚执行完毕皇帝、皇后要对行刑结果是否满意再进行表决。如果都满意就结束这一轮,开始下一轮, 11、几种特种牌的使用,有的牌型里会有特种牌,介绍一二。 一、特赦令: 如果被惩罚者拿到这张牌,可以赦免自己,但是不能赦免其他人。 二、天下大乱:布告拿到这张牌可以随意捉拿任何人(比如皇帝、皇后、花样官) 三、全民皆兵:法官拿到这张牌可以随意指定由谁进行捉拿行动,但是不能选被捉拿地人自己抓自己。(可以让土匪去抓流氓) 另外介绍一种混合玩法,适合人多地时候,大家把2套牌加在一起玩,每次人物出场,同时持有这型人物牌地要互相石头剪子布决定谁是真谁是假,警察在抓人地时候决出真警察后,随便点到哪个被抓地坏人(比如2个土匪中的任何一个)都算胜利,被抓地人不互相石头剪子布。皇帝皇后们也是先互相决出真皇帝和真皇后以后再互相表决。 纸牌一共17张,每张上面画着一个人物,角上标着人物的社会角色。有“布告”、“法官”、四个“警察”、“流氓”、“小偷”、“强盗”、“土匪”、“花样官”、“数量官”、“加减官”、“轻重官”、“打手”、“皇帝”、“皇后”。警察和反面角色的牌是可以随玩的人数增减的。 纸牌玩法是这样的。开始分牌。 拿到“布告”的人,宣布要捉弄某坏人,比如“小偷”。于是,“法官”指派“某号警察”去抓。拿到这张“警察”牌的人从众人中指认谁是“小偷”。指认只能靠猜,猜对了就算抓到小偷了,接下来就惩罚“小偷”,猜错了就惩罚“警察”。接下来“花样官”出场,这是游戏的最精彩处,“花样官”的权利就是决定用什么办法惩罚犯人,好的结果就是打手板,或者摸一摸头。如果“花样官”很坏的话,小偷就要想法子准备闪人了,撒牌跑。“花样官”以后是“数量官”,决定惩罚数量,几次。一般“数量官”是不会很暴戾的,因为后面的加减官可以再对数量官的数量进行加减,如果被惩罚者是朋友的话,可以少受很多惩罚,当然减为零是大家不允许的。“加减官”后面是“轻重官”说话,比如打手板是重还是轻。然后才是重量级人物出场,“皇帝”和“皇后”,决定是否执行惩罚,效力比“加减官”就大了,两人如果意见一致,就继续,如果意见不同就出石头剪刀布,决定由谁决定。最后执行惩罚的是“打手”,如果打手板的话自己也吃亏,还要防止被惩罚者反抗,如果被惩罚者不配合要加罚。 惩罚完毕,“皇帝”、“皇后”对惩罚结果要表示是否满意,满意就继续下一轮。如果不满意就从“花样官”开始再次量刑,直到“轻重官”判决完。这时候被惩罚者可以决定是否越狱,可以挑选“打手”、“皇帝”、“皇后”中的一人进行石头剪子布,如果被惩罚者输了就执行惩罚,游戏结束,开始新一轮。如果“打手”、“皇帝”、“皇后”中挑选的人与被惩罚者划拳输了,那么暴动成功,被惩罚者的同行(“强盗”或者“警察”)可以一起对输的人进行惩罚。惩罚内容和数量由被惩罚者决定是采用第一次的刑罚还是第二次的刑罚,“打手”这一职责也由原来的被惩罚者的同行担任,每人执行一次惩罚,这样惩罚数量就加倍了。执行完毕,游戏结束。开始新一轮。 另外还有几张特种牌,有的牌里会有特种牌。特赦令:如果被惩罚者拿到这张牌,可以赦免自己,但是不能赦免其他人;天下大乱:“布告”拿到这张牌可以随意捉拿任何人,比如“皇帝”、“皇后”、“花样官”;全民皆兵:“法官”拿到这张牌可以随意指定由谁进行捉拿行动,但是不能选被捉拿地人自己抓自己,可以让“土匪”去抓“流氓”;黑吃黑:当“打手”要行刑地时候任何拥有此牌地人可以使用此牌,将和“打手”进行石头剪子布,胜利的话,自己变“打手”惩罚原来的“打手”和被惩罚者2个,失败地话和被惩罚者一起被“打手”打。。。汗;解放军(这个名字。。。)如果被惩罚者拥有解放军,就可以反过来惩罚打手,我小时候最喜欢这张牌,一开始假装害怕,然后最后关头拿出这牌,“打手”马上昏过去。 还有简单的。“打官捉贼”,四张纸片分别写着这四个字,扯张纸就能做了。四个人抓了纸片以后,由“捉”来猜其余三人谁是“贼”,猜中的话“官”宣布对“贼”的惩罚,由“打”来执行,猜错的话就是惩罚“捉”。。

德道經

德篇 第一章 論德 (38) 上德不德 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 是以無德 上德無爲 而無以爲也 上仁爲之 而無以爲也 上義為之 而有以爲也 上禮爲之 而莫之應也 則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後德 失德而後仁 失仁而後義 失義而後禮 夫禮者 忠信之泊也 而亂之首也 前識者 道之華也 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亓厚而不居亓泊 居亓實而不居亓華 故去彼取此 第二章 得一 (39) 昔之得一者 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寧 神得一以霝 浴得一以盈 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 亓致之也 謂天毋已清將恐裂 謂地毋已寧將恐發 謂神毋已霝將恐歇 謂浴毋已盈將恐竭 謂侯王毋已貴以高將恐蹶 故必貴而以賤爲本 必高矣而以下爲基 夫是以侯王自謂曰孤 寡 不榖 此亓賤之爲本與 非也 故致數與無與 是故不欲祿祿若玉 硌硌若石 第三章 聞道 (41) 上士聞道 堇而行之 中士聞道 若存若亡 下士聞道 大笑之 弗笑 不足以爲道 是以建言有之曰 明道如費 進道如退 夷道如纇 上德如浴 大白如辱 廣德如不足 建德如偷 質真如渝 大方無隅 大器免成 大音希聲 天象無形 道殷無名

論語

《學而》相關討論 顯示注釋 提到《學而》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1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相關討論顯示更多訊息 學而: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學而: 孔子說:「經常學習,不也喜悅嗎?遠方來了朋友,不也快樂嗎?得不到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2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相關討論顯示更多訊息 學而: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學而: 有子說:「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卻好犯上的人,少極了;不好犯上,卻好作亂的人,絕對沒有。做人首先要從根本上做起,有了根本,就能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就是仁的根本吧!」 3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相關討論顯示更多訊息 學而: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學而: 孔子說:「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人,很少有仁愛之心。」 4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相關討論顯示更多訊息 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學而: 曾子說:「我每天都要多次提醒自己:工作是否敬業?交友是否守信?知識是否用於實踐?」 5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顯示更多訊息 學而: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學而: 孔子說:「治理國家應該事事認真,時時誠信,處處節約,關心群衆,及時抓住發展機遇。」 6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顯示更多訊息 學而: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學而: 孔子說:「年輕人應該孝順父母,尊敬師長,認真誠信,廣施愛心,親近仁人志士。能輕鬆做到這些,才可以從事理論研究。」 7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顯示更多訊息 學而: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學而: 子夏說:「重賢輕色、盡心孝順父母、盡力獻身國家、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沒有高等學歷,我也認為他已經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8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相關討論顯示更多訊息 學而: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學而: 孔子說:「君子不穩重就不會有威嚴,經常學習就不會固執,一切要以忠信為本,不要結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錯誤不要怕改正。」 9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顯示更多訊息 學而: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學而: 曾子說:「認真辦理喪事、深切懷念先人,社會風氣就會歸於純樸。」 10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顯示更多訊息 學而: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學而: 子禽問子貢:「老師每到一個地方,就能瞭解到該地的政事,是求來的?還是人家自願告訴的?」子貢說:「老師憑著溫和、善良、恭敬、節儉、謙讓的品德得來的。老師的請求,與普通人的請求大概不同吧?」 11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顯示注釋顯示更多訊息 學而: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學而: 孔子說:「父親在時世時看其志向,父親死後看其行動,三年內不改父親的規矩習慣,可算孝了。」